close

艮卦篆辭
分類:易經
2007/03/27 09:19




《篆》〉曰:艮,止也。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艮其止,止其所也;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,是以不獲其身;行其庭,不見其人,無咎也。



艮,止也,當是言初爻,言初爻則泛指整個艮卦,所以,初爻艮之趾,未失正也。趾乃人身的最下面故言初爻。未失正則動靜合時,所以後面接著說,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,動靜不失其時。



時止則止當言2.3.4爻互卦坎;時行則行當言3.4.5爻互卦震。坎為水為險故言止;震為雷為動故言行。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,則當是說互成〈雷水解〉卦。解卦《篆》曰:天地解而雷雨作,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,〈解〉之時大矣哉。〈解〉之時之大,在於動靜不失其時,不失其時則百果草木甲坼,故言其道光明。



艮其止,止其所也。「所」應該是說時止則止,止於當止之時的位置。既言止,則行亦要言之;艮其行,行其庭,言時行則行,行於當行之時的位置,不言下文「艮其行,行其庭」。當是《篆》文的省辭和省義。此又申言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之義。



上下敵應,不相與也,是說止於不當止之時,行於不當行之時是上下敵應,則震自為震,坎自為坎,無法互成〈解〉卦,是不相與也,不相與則無〈解〉卦之時大矣的百果草木甲坼。此句是從動靜失時的角度說明其道不光明。震坎不相與則雷雨不作,雷雨不作則不獲其身,不獲其身是說無百果草木皆甲坼,萬物滋生的能量產生。



行其庭,不見其人,無咎也。行其庭則又申言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的位置,上下相應而相與,省略上文「艮其止,止其所」的句子。行其庭者,行其中也,行其中者行其正也,是從動靜不失其時而言,不失其時則相與,相與則其道光明,震坎相與則〈解〉之時大矣。行其庭是言動靜不失其時則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的狀態。〈 解〉卦《篆》曰:解,利西南,往得眾也。坤為西南為眾。坤厚載物,萬物資生。不見其人是說此時百果草木皆甲坼,還不到坤厚載物,萬物資生的層次。不見其人是指不見坤眾。但因為行其天地解而雷雨作的中道,所以是不會有遺憾的,因為最終將行至坤厚載物的層次,所以在2.3.4.5爻互成解卦之後,艮卦的6爻繼而言之:敦艮之吉,以厚終也。以厚終者,坤厚載物的境界。





參考書目:周易注譯與研究 陳鼓應 趙建偉 著 台灣商務印書館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ldtrans 的頭像
    oldtrans

    忘筌得魚

    oldtra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