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巽、具、共,以及伏羲女媧交纏圖
分類:易經
2012/01/24 16:16

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jameshsu12/post/1311854012

原由:因為讀了上篇老師的文章起了一些想法,



查漢典網來釐清一些看法

http://www.zdic.net/zd/zi/ZdicE5Zdic85ZdicB1.htm

◎ 巽 xùn

〈动〉

(1) (会意。小篆。从丌)

(2) 同本义 [have]

巽,具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(3) 消散 [disperse]

巽,散也,物皆生布散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天》

词性变化

◎ 巽 xùn

〈名〉

(1) 八卦之一。代表风 [wind;one of the eight diagrams of bagua]

巽为木,为风。——《易·说卦》

(2) 又如:巽地(吉利的地方);巽二郎(传说中的风神);巽二(古时传说中的风神名。《易·说卦》有“巽为木,为风”,故名)

(3) 东南方 [southeast]。如:巽方(东南方);巽地(东南方位);巽风(东南风。又称“清明风”、“景风”。古有八卦主八风之说);巽隅(指东南角)

◎ 巽 xùn

〈形〉

(1) 卑顺;怯懦 [subservient]

童蒙之吉,顺以巽也。——《易·蒙》。孔颖达疏引 褚氏曰:“顺者心不违也,巽者外迹相卑下也。”

(2) 又如:巽顺(卑顺、顺从);巽词(巽辞。委婉的言词);巽与(顺从,附和)



zdic.net漢典网‍

〔古文〕𢁅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𠀤蘇困切,音遜。《說文》本作𢌴,具也。篆文作巽。《徐鉉曰》庶物皆具,丌以薦之
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三】【𠬞部】具

【zdic.net漢典網】

共置也。从廾,从貝省。古以貝爲貨。其遇切 文十七 重四



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

【卷三】【共部】

汉‍典ZDIC.NET

同也。从廿廾。凡共之屬皆从共。𦱹,古文共。渠用切


又《正韻》忌遇切,音具。《周禮·天官·內饔》掌共羞修𠛬膴胖骨鱐,以待共膳。《註》掌共,共當爲具。又《集韻》胡公切,音洪。共池,地名。《字彙》本作卄,象兩手合持之形。今作共。



共置也。共供古今字。當從人部作供。从廾。貝省。會意。其遇切。古音在四部。古㠯貝爲貨。説從貝之意。


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jameshsu12/post/1311854012

021 祖

0

,繁殖的根源


彩繪伏羲女媧絹畫

長209公分 ,寬105 -83公分,新疆阿斯塔那出土,

唐,西元618-905年。(國205)





1.首先是由於伏羲女媧是風姓,想到【巽卦】,巽為風,所以巽字本身可能就是伏羲女媧交纏圖的文字化:上面雙巳為蛇,巳又為巽卦;下為共字,本身就是交纏的意象。

2.果然,《說文》提到『巽』具也,巽既有交媾的含意,那麼這個「具」字就不僅僅是『從貝省,古以貝為貨』那麼簡單,而且巽字裡,巽,散也,物皆生布散也。——《释名·释天》,巽為散不是風散佈萬物,而是物皆生而傳播各地。所以巽為具,這個具本身應該有新生命的意思。

3.具,上為且是陽具,下為共,共是交纏的文字化,在書上提到,共字貝省,所以說共從貝省和具以及巽的關聯是沿伸而來,皆有交媾之意!

4.由一些古畫,伏羲女媧中多了一位小子,這或許是『具』字的圖象!



http://prince810117.pixnet.net/blog/post/21890585

5.以下是版主對於『巽』字的回應
oldtrans
老師好
新年快樂
伏羲為何姓風?給了學生一個靈感。
巽卦為風,巽字上面兩隻蛇,下面一個共,活生生的是『伏羲女媧交纏圖』!
可以請老師寫篇「巽」文嗎?謝謝!
2012-01-24 18:06:05
版主回應
謝謝賀年,也向你拜個晚年,諸事順利。
巽字甲骨文未見,此字的結構和顨一樣,依古文字的原則〈我寫的文章〉,巽是一般人的行事,顨是貴族的行事。丌是供食的矮几,說文對巽與顨的解釋都是具也。但字形的解說都說不出所以然。對此字,因為沒有比較早期的字形與意義,我不確實支到創意何在,有可能要表達眾人一起正式的吃飯要具備矮几〈家常自己吃可以馬虎些〉。卩與頁都是人的形象,卩為跪坐,動點是起居生活,不是勞動。頁是有頭有臉的貴族形象,和蛇都沒有關係。請原諒我不能給予更好的回答。
2012-01-25 23:12:47
oidtrans
老師好
新年快樂
請穩老師這篇回答,學生可以轉貼到學生的部落格嗎?
2012-01-26 07:14:32
版主回應
沒有問題,只是你有部落格,為何不留網址呢!
2012-01-27 08:38:46
版主回應
上了你的網站,其中對於具,甲骨文的字形和後來的已有相當的不同,原是雙手從上或下提拿一個鼎,鼎是古代家家戶戶必備的烹飪器,有具備的意思。後來的字形只剩鼎身,就不容易看出原來創意了。本想留言,但又要創戶又要密碼,所以就放棄了。

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jameshsu12/post/1311854012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ldtrans 的頭像
    oldtrans

    忘筌得魚

    oldtra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